臺州在線

                            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全融體記者蹲點周記 仙居埠頭:助農直播打開農民增收新路徑

                            發布時間:2022-12-06

                            埠頭鎮位于仙居縣西北部,有著深厚的農業基礎。最近這段時間,一個名叫“村姑帶貨團”的助農直播團隊把當地價值十多萬元的農貨賣到了全國各地,也為當地農民打開了增收致富的新路徑。那么,新興業態如何扎根鄉村推動發展?記者來到埠頭鎮,用將近一周的時間進行了蹲點,探尋其中的共富密碼。 

                            記者 劉哲源:今天是11月份的最后一天,氣溫驟降,在瑟瑟寒風當中,我第一次來到了仙居縣埠頭鎮埠頭村//聽熱心的村民我介紹,村姑帶貨團們就在這個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兒里邊,門口現在有一個埠八樣一號店的這樣的一個牌子,應該就是這里了,我們進去看一下。哦,在直播,我們輕一點。

                            村姑帶貨團負責人 徐偉亞:我賣的是我們“埠八樣”的農產品……

                            正在直播帶貨的,就是“村姑帶貨團”的負責人徐偉亞。第一次見面,她就讓我們看到了一位鄉村主播的專業能力。

                            村姑帶貨團負責人 徐偉亞 記者 劉哲源:直播間有多少粉絲?現在是將近8萬粉絲賣點什么東西呢?都賣我們這些農副產品都是幫助農民帶貨這些玉米生鮮類的話,我們一個多月都已經賣了3萬多斤了

                            徐偉亞告訴我們,為持續拓寬群眾增收路徑,今年,埠頭鎮全力打造“埠八樣”區域公共農貨品牌,作為電商直播團隊,她們也積極參與埠八樣品牌打造與運營。

                            村姑帶貨團負責人 徐偉亞 記者 劉哲源:我好像那個紅薯干有點爆了爆單了那如果不夠了怎么辦?我們是埠八樣黨建聯建的成員單位,如果有貨不夠的話,我會聯系其他的成員,然后我們這些成員大多都是我們各村的黨員干部,他們會幫我們一起聯系這個貨的。

                              不一會兒,埠頭村的黨員俞桃花就聯系好了農戶,帶來了直播間急需的紅薯干。

                            埠頭村黨員 俞桃花  記者 劉哲源:這個剛剛半個小時之前說調貨這么快就來啦。很快的呀,就這個附近的農戶家里拿過來的。

                            如今,附近的村民早已習慣了將自家產的農貨送到這里來賣。

                            埠頭村村民 劉杏仙:我不趕集就拿到這里賣,家里筍干有,紅薯都有,番薯面都有,那上個月賺了多少錢?起碼兩千差不多。

                            在徐偉亞看來,政府因勢利導,發揮黨建聯建機制,是電商直播能快速發展壯大的基礎。而在我看來,像徐偉亞這樣的“新農人”的加入,是新業態蓬勃發展的動力源泉。

                              夜幕降臨,我們在埠頭村蹲點的第一天也迎來了尾聲。第二天一早,徐偉亞就帶著團隊忙開了。

                            記者 劉哲源 昨天晚上有一位農民找到咱們村姑帶貨團,說自己有200多株玉米賣不掉,這不今天一早,我就跟咱們村姑姐姐來到了現場,看一看這個玉米品質怎么樣這位大姐是我們埠八樣的土

                            徐偉亞說,“埠八樣”幾乎每個品類都有一位土專家進行品質把關。

                            記者 劉哲源 這個小的是在我們直播間是不能賣的,為什么?因為我們面向的是全國各地,這個代表的就是我們埠八樣的一個農產品的品質問題,然后像這種的我們就是用另外的一種方式給銷售出去,像我們走這個菜場呀,市場這方面的這種可以銷售。

                              另外,由黨員干部組成的“紅色管家”服務團也是“埠八樣”的品控師。我想,正是因為有了嚴格的品質把關,才樹立起了“埠八樣”這個區域公共農貨品牌的良好形象。

                            每周四晚上,都是“村姑帶貨團”的周例會時間。讓我們有些意外的是:這個僅4位鄉村主播的電商帶貨團隊已經開始通過后臺數據分析,引導農戶的生產。

                            村姑帶貨團負責人 徐偉亞:這個種番薯的大叔你跟他說一下,讓他把這個番薯做成番薯,這樣子,我們價值又會高錢,他們掙的也比較多

                              米線的銷量較大,鼓勵農戶加大生產量;玉米需求量較高,是否考慮擴大種植面積。……接下來,這些根據后臺數據整理出來的信息,將會陸續反饋給村里的農戶。

                            這是我們蹲點的第四天,吃過午飯,徐偉亞要和另一位主播去鄰村的年糕加工點做一場現場直播。

                            “村姑帶貨團”成員 王丹維:我們這邊賣年糕的就到這邊年糕的制作過程這邊來賣橘子的就到橘子地里面去我經常四五點鐘早上起來直播賣豬肉的

                            “埠八樣”的直播間搬到田間地頭,不僅讓消費者看到真真切切的場景,也架起了消費者與農戶之間信息暢通的橋梁。以前,陳衛軍的年糕作坊因缺少銷路,只能幫附近的農戶加工年糕,賺點加工費,自從產品進入“埠八樣”直播間,他不僅不愁銷路了,而且做到了精準生產。

                            年糕作坊 老板 陳衛軍:那我們就跟著他的需求量,大就多做,量少就少做。

                            徐偉亞說,她們之所以要花大力氣去做數據分析,為的就是讓農戶及時了解市場需求,以市場為導向進行合理的生產布局。我想,這也是通過電商經濟整合農業資源,推動農業產業鏈轉型發展的一個有效探索。

                            “村姑帶貨團”負責人 徐偉亞:我們的優點是什么呢?土。我們的缺點是怎么的?還是土?……

                            在我們蹲點的最后一天,“埠八樣”一號店的院子里熱鬧非凡,埠頭鎮各村的黨組織書記齊聚這里,現場“取經”。

                            埠頭鎮組織委員 吳趙志:我們是想通過這一個點進一個輻射,//培育一批直播人才,最終的目的就是為了達到我們走出一條農民可持續增收的一條道路,讓我們的農通過直播真正成為我們農民增收的一個金蛋蛋

                            接下來,埠頭鎮將著力培育一批鄉土人才,依托互聯網,以品牌化、市場化,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推動鄉村振興。

                            記者 劉哲源:當農副產品搭上了助農直播鄉村特色產業的發展,為埠頭村的村民拓寬了新的增收致富渠道,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則是咱們這個埠頭村的助農直播,不僅僅為了賣東西而賣東西,而是通過完善的品質把控精準的數字賦能,讓單純的農副產品從銷售變成了一個可持續發展的鄉村特色產業。通過人才帶富和黨建聯建,讓這個產業走更好,走更遠。


                            ku体育